• |
  • 广州市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韶关市 茂名市 湛江市 肇庆市 江门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中山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 |
  • 语言

  • |
  • 登录
  • |
  • 退出登陆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圳 从“单项冠军”迈向“全能冠军”

    来源:深圳发布 发布时间:2019-12-06 字号:

    当我们想到深圳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距离有多远?

    “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再次做出上述表态。

    基层治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关键因素。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是深圳的基因和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当前,面临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重大历史机遇,深圳市委提出,坚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改革破题

    深圳为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

    “只要是好项目,来深圳就有地。”11月初,深圳一次性拿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推介招商。事实上,深圳的土地不只向优质产业项目“张开怀抱”,在住房保障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深圳至2035年前的公共住房建设用地目前已全部落实,预计2020底前将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的目标。被外界视作深圳“二次房改”的住房改革,迈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有关制度、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圳要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

    基层缺人缺钱,如何有效推进“善治”?在南山区,从小偷“伸手”到被抓,不过短短几分钟,一个近3万人的社区,仅有1名民警。社区广泛布点摄像头,每栋楼都安装视频门禁系统,居民自发组成一支共1700多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实现“人过留痕、事过留迹、发案必破”。

    学位到底够不够用,怎么预测?福田区设计的“学位供需智能预警系统”,把各部门数据打通,汇聚教育学位和师资、公安户籍、卫计出生人口、出租屋人口、规土委空间规划等数据,预测全区学位供给趋势、学位压力及其分布情况。

    企业生产污染环境怎么更好地监管?深圳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日前诞生,污染环境的企业不仅需接受行政处罚,还必须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企业污染、居民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现象在逐步改善。

    在深圳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教授马敬仁看来,深圳要不断谋划推进新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通过重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塑造新的制度优势、赢得新的发展优势。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一直是深圳矢志追求的目标。深圳在营商环境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等举措。截至目前,商事主体增至311万户,其中企业197万户、增长11.6%,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马敬仁建议,深圳可以大力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放大改革的“乘数效应”。

    经济发展“一马当先”的同时,深圳正在加快补齐短板,从“单项冠军”向“全能冠军”迈进。

    深圳的民生保障力度正在持续加大,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民生痛点,深圳已大力着手规划。

    教育方面,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规划建设高中城,到2022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

    医疗方面,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医疗供给“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市民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深圳要加大财政在教育、医疗、交通、住房上的投入,而且要长期坚持。”资深财经作家刘晓博说,大幅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规划高中城、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城市等最近几项民生举措,让他印象深刻。在他看来,均衡、和谐、有活力、可持续,是一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深圳要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党建引领

    打造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红色引擎”

    “多聚会,一起下楼做公益;勤议事,有商有量共当家。”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的龙悦居社区共建议事空间外墙上,一则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面积约3.49平方公里的北站社区,管理人口多达7.2万人。社区内同时拥有政府部门、上市公司、保障房小区等多元化组织形态,这给基层单位治理带来不小挑战。

    近年来,北站社区全面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不断强化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各类资源开展社区工作,推动辖区各类组织共促共融、互联互通,“搭台唱戏”探索“大党建”模式。高品质、精细化的党群服务,让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这个与深圳北站同步诞生的年轻社区,是深圳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成立40年来,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一个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情况复杂,综合治理千头万绪。在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新征程上,深圳应该如何率先破局?

    “深圳要在党建引领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建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常兴华表示,深圳要在基层探索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龙头、社区党委(党总支)为主要构成、片区网格党支部和小区(楼栋)网格党小组为重要支撑的党组织体系。积极发挥特区优势,打造全域服务型、功能型、智慧型党组织,以“党建+”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目前,深圳已经在各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000多个。深圳的基层党组织既发挥引领特长,又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各个都是“多面手”。

    在福田区,向住宅小区选派了党建指导员,促进社区党建工作下沉到小区,打通城市基层党建“神经末梢”;在南山区,桃源街道推出首个街道层面的党建三年行动规划,助力当地校区、园区和社区“三区融合”;在企业界,深圳先后成立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发布全国首例互联网党建白皮书,涌现了一批像腾讯、珍爱网这样的党建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互联网企业……

    “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可谓是深圳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红色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刚建议,深圳应该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努力在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科技赋能

    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您的孙子找到了!”从接到老人焦急报警求助,到发动群防群治队伍找到孩子,南山公安分局南山派出所南园社区蔡坤海警务室只用了不到10分钟。

    这样的高效率,来自基层综治力量整合与科技信息化的双重赋能。近年来,当地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通过建设视频门禁、消防感知设备等,打通综管、自主申报、视频门禁三系统,精准管控流动人口,实现辖区底数清、情况明,打造了应急指挥的“智慧大脑”。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深圳这座被称为“创新之都”的城市来说,这正是优势所在。

    近年来,深圳坚持从城市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特别是以智能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深圳科技创新优势,促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互联网+”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基层治理、风险防范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深圳的流动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建议,以时空大数据为支点,激发城市数据价值的社会治理路径。

    “核心就是构建社会治理的数据块,由人、事、法人、通信、房屋五项基础数据构成,以统一的地址编码,5码相关,深圳市在这方面做得很细。”龚健雅说,从前深圳市划分了7000多个网格,现在已经拓展到1.8万多个,而构建社会治理数据块的做法,已经在很多区落地。

    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现代化治理赋能上也下足了功夫:2012年开始实施“织网工程”,2013年成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8年提出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2020年要实现“六个一”目标……以往的丰厚积累,为深圳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流通,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介绍,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经开放了14个领域1095项共1.4亿多条数据,向有数据开发能力者问策,共同破解更多城市治理和民生难题。

    去年,深圳正式出台《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深圳将努力在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表示,深圳起步早、基础牢,特别是“织网工程”形成强大的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连接10个区和68个部门,汇聚了人口、法人、房屋、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超过211亿条,形成了约2000多万人口、360万法人、1400万间房屋、1928万张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高峰值达到近8000万条。“这些数据每交换一次,可能就有1个市民少跑一次办事窗口,少盖一个章。”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胡晓清说。

    法治护航

    引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基础和路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推动力。

    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综合类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深圳通过行使“特区立法权”,构建与深圳创新发展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之都”保驾护航。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意见》为深圳锚定了“法治城市示范”的战略定位,并且强调深圳要在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事实上,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难题找到了破解之道。例如,面对深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内首部地方性辅警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对上位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变通处理。该条例赋予深圳近4万辅警一定执法权限,将部分行政执法领域必须由两名警察执行的权限,变通为一名警察带领一名辅警即可执行,如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传唤抓捕等。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张惠强看来,深圳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典型的法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从1992年全国人大授权立法至2009年为第一阶段,重点推进经济领域的立法工作,如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条例等,主要是解决特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问题。

    从2009年至2012年为第二阶段,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立法,主要是解决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矛盾凸显问题。

    从201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特区立法范围由经济立法走向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全方位。

    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更是体现立法先行,设立了国内第一家法定机构——前海管理局。由理事会和管理局组成管理单元,还成立了前海综合执法局。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深圳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谢志岿说,深圳要通过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首先,在立法项目选择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要关注新的经济现象、前沿问题,要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其次,加强人大对立法的主导作用,把人大主导立法的要求贯穿于立法、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再次,要创新立法机制,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法规的起草、评估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立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光岩

    收藏
    浏览次数:
    点赞0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咨询
    办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