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栏首页 > 驿站动态

【清远动态】清新区搭建“三个平台” 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来源:清远市人才驿站 发布时间:2021-09-15 字号:

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智库、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打造展示窗口、搭建产业平台等有效措施,盘活本土“非遗”人才资源,发掘民间“非遗”文化能人,不断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一、搭建人才“智库”,打牢“非遗”技艺传承基础。

2008年起,启动清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普查工作,工作组按照“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种类”的要求,坚持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深入农户,详实普查“非遗”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具体记载的历史文献以及其他佐证材料等内容。截至目前,已组织到清新区8个镇170多个村,走访了1500余名村民,收集整理了31项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3项、市级9项、区级19项)、7个传承人信息(省级1人、区级6人)以及相关线索一批,并根据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建立“非遗”人才数据库。同时,健全机制规范“非遗”人才管理。先后制定出台“非遗”传承人推荐评选办法、传习中心(传习所)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步入日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清新区文化馆内设置清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挂),设置专人负责“非遗”人才的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

二、搭建人才“讲台”,丰富“非遗”技艺知识储备。

一是扶持、指导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研究出版等活动,如开展花都清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等。对传承人开展项目研究和成果出版均给予一定支持,及时发放省市文化部门下拨的传承人工作津贴等。

二是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组织开展“非遗”人才队伍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提升传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种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训活动20余次。

三是设立“非遗”传习所,为传承人传承、展示、创作提供平台。2020年,在清新区人才办、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和扶持下,成立万兴貔貅狮协会,为万兴貔貅狮舞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固定传习场所和机构保障。在清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清新区文化馆正着力谋划以昌记打铁铺为代表的数间打铁铺连片,打造河洞昌记嵌钢打铁技艺传习片区。

四是广泛运用电视、“两微一端”等形式开展传承人事迹宣传和“非遗”知识普及,并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邀请传承人开展座谈、讲座和“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社会地位与荣誉感,营造良好社会的氛围。

三、搭建人才“舞台”,创新“非遗”技艺推介载体。

一是将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申报特色“非遗”工作站等方式,对沙河鸟笼工艺、笔架茶制作工艺等“非遗”产业和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做大“非遗”产业的同时,推动了“非遗”人才队伍壮大。

二是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清新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企业参加广东省、清远市举办的各类博览会、展销会。近年来,先后组织参加了深圳文博会、东莞“非遗”墟市等大型展销活动10余次。

三是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时,明确打好“文化”“生态”两张牌,将“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工作的发展。

收藏
浏览次数:
点赞0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