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州市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韶关市 茂名市 湛江市 肇庆市 江门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中山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 |
  • 语言

  • |
  • 登录
  • |
  • 退出登陆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政策  /  政策解读

    “广聚英才计划”解读

    来源:广东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9-11-01 字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节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必须强化创新资源、人才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国际人才港”,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大湾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广州人才工作形势:责任重大、形势逼人

    十九大以来,国内先进城市纷纷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加大引才聚才力度:

    北京出台《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开通入户“绿色通道”,开展“以才荐才”,大力引进符合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急需紧缺人才。

    上海出台《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实施“量身定制、一人一策”“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等支持政策,领跑优势进一步强化。

    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实施大力度的引才育才举措。

    主要举措:出台“广聚英才计划”

    根据中央和省委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认真比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最新做法,按照“放眼全球延揽顶尖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总思路,反复酝酿,数易其稿,2019年出台《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人才新政19条),这是我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各区、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广聚英才计划”,筹划好本地本部门未来5年的人才工作。

    会同市住建委、市人社局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办法》2份配套文件。

    “广聚英才计划”主要特点

    1.聚才视野战略性转变。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将聚才视野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注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2.人才政策战略性优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方面优化整合提升现有人才项目,如: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岭南英杰工程、“人才绿卡”制度、红棉计划、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菁英计划”、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项目、金融高层次人才项目、高层次卫生人才项目等。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政策,重点集聚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增强人才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匹配度,努力实现“塔尖更高、塔基更实”。

    3.人才工作格局战略性提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人才工作中的战略谋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功能,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凝聚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广聚英才计划”创新政策亮点

    一、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引领大湾区的人才支持体系

    1.人才评价机制更加创新

    ——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经推荐和公示的人才可直接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

    ——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

    ——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2.政策待遇标准显著提升

    ——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用人权、用财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构建国际一流的新型人才发展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

    ——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整合产业、科技、土地、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

    3.人才支持措施更为暖心

    ——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开设“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支持在穗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系列保险产品,为人才分担创业风险。

    ——优化提升人才绿卡制度,向各区下放人才绿卡行政审核事权。

    ——非广州市户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享受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在部分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让海外人才子女尽快适应国内求学环境。

    ——构建全市统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将“窗口服务”延伸到“掌上服务”。

    ——探索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支持建立第三方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平台。

    ——高层次人才可享受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室VIP待遇,本人和配偶双方父母可享受户籍老人公共交通乘车优惠。

    ——实施外国人分类管理,为外国人才来穗工作提供便利措施。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人才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1.针对人才住房需求

    ——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人才使用。

    ——对来穗工作并落户的博士后、博士给予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2.针对人才服务短板

    ——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每年评选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项目,并给予奖励。

    3.针对人才激励需求

    ——对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较高比例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资金配套,并对人才所在单位给予高额奖励补贴。

    ——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可根据市场标准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

    三、彰显广州基因,构建差异化人才竞争优势

    1.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交流合作

    ——优化提升“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探索将港澳台地区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申报范围,为入选者赴国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提供生活费和国际旅费;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面向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方向相关专业,通过奖学金等方式择优支持一批在校大学生,全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培才引才。

    ——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

    ——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深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试点,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力争5年内境外人才占人才队伍的比重超过20%。

    ——大力吸引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我市共建国际校区或研究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在穗建立研发中心。

    2.促进科技成果在穗转化

    ——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在穗转化科技成果。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引导产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在穗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资本化。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或在岗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所得净收入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奖励给个人(团队)。

    ——引导相关单位加大科研投入,把对房产的投资转化为对高端科研仪器的储备。

    收藏
    浏览次数:
    点赞0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咨询
    办件进度